大名鼎鼎的英國《自然》雜志這次“引火燒身”了。
8月4日,自稱不愛好體育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致信《自然》雜志主編菲利普·坎貝爾,抗議這份世界*科學期刊上那則有關倫敦奧運會*、中國選手葉詩文的報道存在偏見和不實之處。
饒毅只是眾多抗議者之一。他猜測,這位主編的很可能已經遭到“轟炸”?!蹲匀弧冯s志8月1日在線發(fā)表的這則報道引起了眾多讀者的反感(本報8月4日2版報道)。該文評價葉詩文在女子混合泳400米比賽中的成績是“異常”的,依據是,葉詩文的成績比她在7月同一項目的成績快了7秒,而且她在zui后50米的沖刺速度超過了男子400米混合泳*瑞安·羅切特。
對此,許多讀者反駁,作者有選擇地使用了錯誤的數據。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王立銘針鋒相對地指出,去年的世界游泳錦標賽上,女子800米自由泳得主、英國選手瑞貝卡·阿德靈頓的zui后50米成績就超過了羅切特在倫敦奧運會的成績。
這位中國留學生發(fā)起了一項抗議活動,要求《自然》撤回該文并公開道歉,目前正在征集同道中人的簽名,以聯合施壓。在寫給《自然》主編的抗議信中,他們指出,不理解為什么廣受尊敬的《自然》會刊登一篇“有著嚴重科學問題和種族、政治偏見的文章”。
曾在《自然》及其子刊發(fā)表過多篇論文的王立銘說,《自然》被認為是世界上zui杰出的科學期刊之一,包括他在內的許多科學家選擇在這份期刊上發(fā)表自己的成果。但如果《自然》不采取補救措施,自己將不再向《自然》投稿。“相信我,我不會是zui后一個抗議者。”王立銘說。
王立銘發(fā)起的抗議舉動包括,號召參與者不再向《自然》投稿,不再為其審稿,拒絕在《自然》雜志上投放廣告,甚至不為個人和實驗室訂閱《自然》。對科學家來說,這是個尤其艱難的決定,因為在《自然》上發(fā)表研究成果是許多人的夢想。王立銘表示,如果《自然》拒絕道歉,他們將在同行的監(jiān)督下信守承諾。
此外,還有人提出不再引用《自然》發(fā)表的論文。對此,饒毅表示,自己支持學生提出抗議,但不支持抵制。因為發(fā)表在《自然》上的論文是*科學家的研究工作,故意不引用,就是在懲罰那些與此毫不相干的科學家。
饒毅在自己的抗議信中說,作者卡拉威的報道往好了說是“草率”,往差了說就是“種族偏見”。而且,卡拉威沒有咨詢意見不同的專家,導致報道不平衡,“低于公平報道的zui低標準”。
饒毅建議《自然》雜志采取措施修復報道造成的傷害,希望《自然》能夠發(fā)表平衡這則報道的意見。他在信中指出,中國人知道自己還有很多感到羞恥的未解決的問題,包括舞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能接受合理與平衡的批評”,但是,“我們對缺依據、有偏見的批評還很敏感”。
“葉詩文不過是個16歲的年輕人,本該為自己職業(yè)生涯的成就而滿心歡喜。當已知她通過了奧運會賽前、賽中多次測試的時候,還有很多媒體,特別是《自然》這樣的刊物,渲染負面輿論多于正面,當然令人深感不平。”饒毅說。
給坎貝爾的郵件發(fā)出后,這位“體育盲”又得知美國15歲的女選手、倫敦奧運會*凱蒂·勒德基的成績進步比葉詩文還快。他認為,一些西方媒體贊嘆勒德基之余,不像前幾天大談葉詩文的“異常”,“要說西方媒體沒有偏見,恐怕說不過去”。
*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德華認為,在一個創(chuàng)造力無限的年齡,如果各種條件都具備,任何奇跡的出現都不為奇。
他指出,如果按照運動生理學或者體育界的一般標準,對于葉詩文取得這樣的好成績感到驚喜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了解人類對極限的挑戰(zhàn)能力,了解個體的差異性,不戴有色眼鏡,沒有歧視的心態(tài),就不會隨意發(fā)表那些毫無根據的、“讓人感到有些陰暗”的猜疑言論?!蹲匀弧愤@樣的學術性很強的雜志都跟著“起哄”,“實在是應該讓我們‘多問幾個為什么了’”。
《自然》雜志社意識到自己“得罪了讀者”。8月2日,《自然》在線新聞編輯布萊恩·歐文斯向讀者解釋說:“這篇報道的本意不是暗示葉詩文‘有罪’。正如我們在報道的*段所說的那樣,她通過了藥檢,因此是理所應當的奧運*。我們只是想通過爭論來突出顯示科學能否通過運動員的表現來告訴我們一些事情。”
歐文斯說,他們之前也曾針對南非田徑選手卡斯特爾·塞門亞的案例做過類似的報道。
在回應的同時,這位編輯禮貌地向葉詩文的驚人勝利表示祝賀。
8月3日,《自然》雜志部分修改了原文,并專門作了說明——原文稱葉詩文在奧運會時的成績比2012年7月時提高了7秒,被糾錯后,將2012年改為“2011年”。
但與此同時,《自然》關閉了這則新聞的評論,表示“不再接受”新的評論。這家雜志社解釋說,部分“評論是這則報道引發(fā)的憤怒中的一部分。我們很抱歉它得罪了這么多讀者,但我們支持這篇報道。我們強烈反對將其視為偏見或種族主義驅動下產物的暗示。我們的意圖是調查奧運會產生的爭議背后的科學。”
這家雜志社強調,原文*段就指出了葉詩文通過藥檢的事實,并強調針對她的奪冠的許多爭論是帶有些許種族主義和政治色彩的。這篇文章,是“對一場本不是由我們發(fā)起的爭論的一次公正的看待”。
在大量讀者尖銳地批評《自然》的同時,也有國內學者表示,對于別人的質疑應有度量,“接受質疑也是一種進步”。
不少人指出,我國游泳運動員確有服用禁藥的先例,難怪一些外國教練持懷疑態(tài)度。但饒毅認為,美國運動員也舞弊過,而且相當嚴重。不能因此對我國運動員都持懷疑態(tài)度,特別是檢驗多次沒查出問題的運動員。“如果說黑人也有過舞弊的運動員,現在只要黑人出成績就打問號,肯定被說成種族歧視。”
“大家所反對的不是別人質疑的權利,反對的是這種帶有偏見而不是基于事實的質疑方式。”饒毅的一位支持者說。
至于報道的主角葉詩文,則已告別了倫敦奧運會的泳池。這個拿到兩枚的16歲少女在社交上以輕松的口吻說,自己的比賽圓滿結束了,感謝大家的支持,“包括西方媒體的質疑”。
來源:*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